回忆一个令人难忘的感恩节
作者:陈小芬
尽管今年加拿大的初秋仿如盛夏般炎热,但进入十月份后,我们还是感到了丝丝秋天的味道。在天高云淡之时,多伦多到处都是一派秋天可爱的自然风光,即使万山的树叶尚未红遍,但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,红黄绿相间,格外艳丽动人,都是一幅幅完美的风景画,更衬托出感恩节的丰收,挥洒着北国脉脉的风情。
感恩节的前一天,一早先生就驱车去离多伦多一百多公里的大学接女儿回家过节,我自己下班后也急急赶回家,吃完晚饭后,就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等父女俩。透过桔黄柔和的光影,我仿佛看到了十多年来在加拿大过感恩节的一幕幕景象,是那么的遥远,又是那样的真实。
我对于感恩节的了解,是移民初期,从孩子们带回家的感恩节手工制作品那里得到的:栩栩如生的“火鸡”,是节日餐桌的主食;金黄鲜艳的“玉米” 和“南瓜”,寓意着又一年的丰收;还有孩子们写满幼稚而温暖话语的卡片,表达了感恩父母的片片心意。那时,闲暇的秋日,我喜欢带儿女去附近农场体验农家乐、去畜牧场骑马、去果园摘苹果。我逐渐明白了,这个在秋天庆祝的感恩节,是一个家家餐桌有烤火鸡和南瓜饼的日子,也是一个充满了印第安玉米和节日游行的日子。
还记得那一年的年初,十二岁的儿子找了一份挨家挨户送报纸的活来干,每天放学后他要先把报纸分门别类整理好,再放进一部小推车里,跟着就可以拉着小推车出门送报纸了。有时儿子也带上年仅四岁的妹妹一起去送。这年的感恩节前夕,一天兄妹俩送完报纸回来,哥哥晃着手里几张颜色各异的卡片,妹妹的小手则各拿着一个金黄色的小南瓜,说是小区里的老婆婆老爷爷送给他们的,感谢小兄妹近一年来认真负责地替他们上门送报纸。
说真的,这些善良的加拿大人对陌生人所表现出来的朴素的感恩之心,对当时我内心的触动是非常深的。通常我们说“知恩图报”、“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”,那也是先有恩、知恩,尔后才能报恩。 比如父母的养育之恩,恩人的救命之恩,老师的教诲之恩,上级的提携之恩,施主的一饭之恩等等,这些都是“有恩必报”的典范。而区区一个为赚几个小钱而周围送报的小孩子,何恩之有?又何以言报?
但正因如此,身为异乡异客,当看到自己和孩子的一点努力被人接纳、赞赏和感激时,常使我更加珍惜和感念人和人之间的恩情,以及对人类平等、尊重和博爱之理念的深深尊崇。
夜幕降临,月光如水,周围万籁俱寂,淡薄的星云,悄悄地移动。终于车库里传来了熟悉的汽车声响,我知道是父女俩平安回到家了,接下来的几天,我们将会度过又一个难忘的感恩节,去感受周围瑰丽的秋景和多彩的秋叶。无疑,这个感恩节又多了一层亲朋相聚和出行赏枫的意义。
在这个温馨美丽的节日里,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离乱、生活安定的社会里而感到幸福,真心祝福世上所有的人们,都能象加拿大人那样过上和平富足的生活。
有一树枫叶,
装扮着林中的绚丽,
迎风招展,
谱写出感恩大地的乐章。
有一片彩云,
飘荡于无垠的深邃,
翩跹起舞,
诉说着对蔚蓝天空的思念。
有一种节日,
穿越了时代的云烟,
日久弥新,
传承着隽永温暖的爱心。
有一份感恩,
经历过岁月的风雨,
醇厚无比,
蕴含了浓郁热烈的祝福。
作者简介:
陈小芬:笔名潇潇雨、潇潇雨轩,1990年毕业于广州大学中文系,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喜欢幻想的文科女,一直向往和追求淡泊恬静的个人生活。最近加入了加拿大高校文学社,并在海外最大的中文网站“文学城”开设有个人博客,收录了一年来主要的习作。